世界上没有不输球的运动员,霸占世界第一长达八年、中国第一个大满贯得主、“乒乓女皇”邓亚萍也不例外。而根据球迷的统计,邓亚萍在历史上一共输过七场比赛,其中五场是输给了外籍选手,另外两场是输给了中国香港队(当时尚未回归中国)。
邓亚萍输掉的几场球,有两场最具有特别的意义。一场是广岛亚运会输给归化球员小山智丽,这是邓亚萍心底最难过的一场输球。另一场是世乒赛团体比赛上输给了韩朝联队的余順福,这场比赛中国乒乓球队第一次九连冠的梦想破灭。
输给小山智丽的那场比赛,邓亚萍后来回忆说不是自己打的不好,是小山智丽打疯了。她的防守太严密了,邓亚萍想了很多办法都没办法打穿她。而输给韩朝联队的比赛,中国乒乓球队第一次九连冠的梦想破灭。其后直到2018年才由马龙、樊振东、许昕出战的中国乒乓球男队在瑞典的哈尔姆斯塔世乒赛上实现九连冠。
邓亚萍从事乒乓球运动后,曾经因为身高问题多次被国家队拒之门外。进入国家队后,她的主管教练张燮林为其制定了“反手怪、正手快”点方向。所以,邓亚萍的反手高胶当时有人用“密密麻麻的小树林”来形容。正是由于邓亚萍1.55米的身高,所以她的打法非常的凶悍。用张燮林的话说:邓亚萍面对的都是高球。所以邓亚萍能够充分的利用自己的“快”打垮对手。
邓亚萍的职业生涯一共获得了18个世界冠军,有4个是奥运会冠军。她在外战中一共输掉五场比赛,在内战中没有输过球。现在想一想她的成绩其实非常的恐怖!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北纬评球,期待您的关注。
谢邀。邓亚萍在乒坛的出现几乎可以算是一个奇迹,当然她也用自己的勤奋、刻苦和努力铸造了自己一段不可复制的传奇。以当时邓亚萍的身高被国家队曾三拒门外,认为没有发展前途。但她用自己的毅力和不懈的坚持,以及自己的独特打法,几乎打败了当时所有的高手。用自己的实力征服了国家队以及当时的兵坛,成为一代“铁血女皇”。
如果说起邓亚萍的输球,相对于中国女乒的王楠、张怡宁几代魔王,邓亚萍应该说是输球最少,而且是统治力最强、最长的一个。在大家眼中,邓亚萍在釜山亚运会输小山智丽那场球无疑是最深刻的。赛后邓亚萍在接受采访时也称,对小山智丽的发挥完全超乎了她的想象,对方的防守简直是太过出色,邓亚萍也几乎用遍了自己所有的该尝试的技战术,但她最终还是非常遗憾地输了那场万众瞩目的一战。对于一个对方绝不输第二次的邓亚萍,此后也失去了对小山智丽复仇的机会。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小山智丽固然发挥的无懈可击,但最根本的还是邓亚萍以及当时的教练团队,对小山智丽的准备不足,思想还是大意轻敌,技术实力上邓在当时还是完全胜出的。
再谈到邓亚萍的技术打法特点,也是独具一格。当时的主管教练张燮林根据她的身材特点,为她打造了“反手怪、正手快”的技术特点。邓亚萍的正手进攻凶狠,力量大、速度快、落点刁,经常使对方处地疲于奔命的状态。而她的反手则开创了“长胶进攻”的一代宗师风范,在她以前长胶几乎是只用于削、磕、挡,而邓亚萍的反手长胶则破天荒似的开创了长胶进攻的先河,拨、打、弹几乎是无所不能。她的反手长胶进攻不比对方反胶速度慢,但却比对方击球更下沉、更怪异,所以在当时乔红、陈静、刘伟等一大批正反手拉弧圈球的一代球员中,邓亚萍依靠反手长胶的多种手法破坏对方拉球节奏,然后配合正手的大力进攻,几乎是创造了属于她的一个时代。
由于她打法的成功及特殊性,后来受她的影响,像日本的福原爱、伊藤美诚等球员,也还都是在模仿邓亚萍的风格打法,但她们的正手进攻能力,包括反手长胶的变化,与邓亚萍还是相差甚远的。但唯一可惜的是,像邓亚萍这样能力突出、技术风格鲜明、又长期具有统治力的乒坛女皇,最后却没有选择去执教国家队、执教球员,把自己的打法和经验传授下去,这无疑是非常遗憾的。
作为“乒乓女皇”,邓亚萍头上有许多耀眼的光芒,做乒乓人,达到邓亚萍的成绩,真的没有几个人能企及!
邓亚萍是国乒第一个大满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女单冠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又夺得女单冠军。与张怡宁成为仅有两个的两次获奥运冠军的女乒队员。
1991年第41届世锦赛,邓亚萍或女子单打冠军,1997年曼彻斯特世乒赛,邓亚萍获女单冠军,至此邓亚萍成为国乒第一个“大满贯”。
邓亚萍真正是一个时代人物,她的乒乓球风硬,打法凶狠,几乎无一人能赢得了她,在1997年世乒赛上竟获得女单、女双、混双、团体四枚金牌!
如果说邓亚萍输给国外哪个球员,还真找不出来,唯独输球就是日本的小山智丽,其实也是中国人何智丽,后来跑到日本去打球!
何智丽在1987年39届新德里世乒赛上,被要求让管建华,何智丽坚持真打,并进入决赛取得冠军,由此失去奥运队员资格,1989年去了日本打球,并改名小山智丽。
1994年1广岛亚运会,乒乓球项目上,小山智丽在决赛中与邓亚萍相遇,并以3∶1战胜邓亚萍夺冠。这可能是邓亚萍唯一一次的输球!如果硬要找的话,好像还有一次输给朝鲜的余顺福,那是一次世乒赛的团体赛上,纯属意外!
至于邓亚萍的技术特点,确实有独特之处,除了凶狠、硬气、速度快、力量大外,她的反手更是一绝,邓亚萍反手用的是长胶,她除了继承削、磕、挡刮等长胶的传统打法,还开创了她独有的一套“长胶进攻”的打法,如拨、打、弹的技术,打出的球怪异、下沉、飘忽不定,堪称一代宗师!当时,就是乔红、陈静等善拉弧圈的人的克星!
不过,如果放在现在,基本属于落后打法,可能遇上陈梦、孙颖莎、王曼昱等先进打法,可能还是要吃亏。现在世界比赛用长胶的比较少,就伊藤美诚的反手用生胶,打法与邓亚萍的反手有些相似!
不管怎么说,邓亚萍在国乒女乒历史上的地位,那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目前没有一个人能够逾越!
乒乓女皇邓亚萍是近代中国女乒第一代王者,首位大满贯得主。她从1989年首夺世界冠军到1998年宣布退役的十年间,几乎统领了各大赛事单双打冠军,夺得了包括4个奥运冠军在内的18个世界冠军,并连续八年独占世界第一宝座。邓亚萍职业生涯胜率奇高,巅峰时期更是一人制霸天下,国内外都没有对手。但她在生涯早期也曾五次输给外国选手。
1989年世乒赛,16岁的邓亚萍在女单16进8的比赛中,输给朝鲜选手李粉姬。
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在8进4时输给捷克选手赫拉霍娃。
1991年世乒赛团体赛,曾输给朝鲜选手余顺福。
1993年世乒赛,在女单32进16的比赛中,输给海外兵团新加坡选手井俊宏。
1994年亚运会女单决赛,她因轻敌和准备不足,输给前国手后转投日本的小山智丽。这是她最不甘心的一次输球,也是她最后一次输给外国选手。出生于1973年的邓亚萍,身高只有1.55米,身体条件并不算好。但她通过勤奋和刻苦训练,努力弥补不足,凭着一股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练就了一套完美切合自已身体特点的独特打法,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已的邓亚萍时代。
邓亚萍的乒乓生涯以精湛球艺和超凡的速度称霸天下,她打球速度奇快,打法极为凶狠,具有正手凶狠反手怪异的特点。她凶狠的正手攻击,快速如飞的步伐,加上她怪异凶狠的反手,让她的技术达到人球合一地步,是那个时代的最高峰。
邓亚萍不仅打球技术领先,而且心理素质佳,打球气质霸气。她的横空出世,不仅造就了中国乒坛一位铁血女皇,也开创了中国女乒的霸主时代。
如果要说中国女乒历史上谁是最佳运动员,我会将这票投给邓亚萍,或许有人会有异议毕竟论冠军数他没王楠多,论球场统治力似乎也没张怡宁稳。
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她树立了中国乒乓球在世界舞台的一座标杆。
后面的无论王楠、张怡宁还是李晓霞、丁宁其实都是走在邓亚萍开辟的道路上,作为中国乒坛国际比赛的第一代大魔王,她是一个奠基者和开拓者,14年运动生涯,18个世界冠军,连续8年排名世界第一,第一个女单大满贯得主。对于后来者想要成功吗?做到邓亚萍那样就行了。
邓亚萍做出了一个表率——中国乒乓球一姐应该是怎样。其实她那个时代的比赛机会不算多,早期世界杯只有团体赛,而在三大赛(世锦赛、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单打冠军数邓亚萍有6个,张怡宁有8个,但她参加的比赛次数要比张怡宁少很多。
邓亚萍是属于开宗立派那样的球员,她的官方身高是1米55,但可能只有1米5左右,她也曾自嘲:“我要站在最高领奖台,你们才能看得见我。”因为身高的关系当年差点被国家队拒之门外,要不是张燮林说“试一试”,她恐怕连为国出战的资格都没有。
因为她乒乓球的选材标准才有所改善,让更多小个子运动员迎来了春天。后来张燮林说,“你们认为邓亚萍的个子小是不利条件,也许这是她的优势,因为个子小,在别人看来很矮的球,她看来就是高球了,可以直接扣杀进攻。”
中国女乒真正意义上的“一统天下”是从邓亚萍开始的,她的时代,在对阵外国选手方面他只输过7次,其中还有三次输给了中国选手,一次是1994年亚运会女单决赛输给中国归化小山智丽,另一次也是在那届亚运会团队决赛谁给中国香港选手陈丹蕾。还有输给海外军团的井浚泓。
在三大球上邓亚萍只输过4次,分别是1989年世乒赛输给李粉姬、1990年世界杯输给赫拉霍娃、1993年世乒赛输给井浚泓,最惨痛的一次失利是1991年世乒赛团队不敌朝鲜队俞顺福。
从17岁初出茅庐到25岁退役,她一直保持着出色的战绩,无论是奥运会冠军陈静还是后来的乔红都不是她对手,乔红甚至说:“邓亚萍打球就像没有球网似的,几乎没有她打不过来的球。”
如果张怡宁的技战术特点是全,王楠的特点是精,那邓亚萍就是狠,无论是打球还是精神邓亚萍都有股狠劲,就是要把对手打趴那股劲。她可能是史上最聪明的女球手,懂得如何扬长避短,她的得分主要靠正手位的击打,击球几乎没有弧线,就是快,即使眼睛看到了动作也反应不过来,她的球路简单高效往往三回合内比得分,很少有僵持的情况。同时依靠着自己灵活的步伐,近台快攻她的击球点比较靠前,让对手防不胜防。
邓亚萍使用的是横排,正手反胶,反手长胶。这些决定了她的技术特点:正手狠,反手怪。在职业生涯早期,她的反手不算强,直到遇到了上文提到的张燮林,经过指导邓亚萍学会了反手长胶搓、拱等小技术,弥补了反手力量和速度偏弱的缺点,与正手的凶猛进攻结合,便有了正反两面都极具威胁的第一代大魔王。
而且邓亚萍时代是小球,也就意味着旋转和速度都要更快,发球方式还不能侧身挡球,还打着21球决胜负比分,从某种意义而言国际乒联不断修改规则就是被邓亚萍们打怕了,她的成就是靠天赋吗?作为一个曾经被省队、国家队拒绝的球员,她显然算不上天赋异禀,可她每天训练13个小时,全年几乎午休才是她能成功的底蕴,萨马兰奇曾评价她:“一个自身条件并不好的女孩,能够长久称霸女子乒坛,在邓亚萍身上我看到了奥林匹克精神。”